|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 聯系人:上海自動化儀表四廠 電 話: 021-6363 2619-104 傳 真:021-6363 2619-106 郵 箱:shyb1004@163.com |
新聞詳情
我國將突破50項以上計量關鍵核心技術發表時間:2025-06-05 17:02作者:上海自動化儀表廠 上海自動化儀表廠近日,市場監管總局啟動2025年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制修訂計劃,共涉及400項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其中新制定規范358項。含“雙碳”和能源資源領域64項、電磁領域30項、生態環境和物理化學領域27項、人工智能和數字化轉型領域22項、納米與新材料領域9項。 國家計量技術規范是保證國家計量單位制統一和量值準確可靠的技術規則,在科學研究、先進制造、貿易交接、保障民生等領域的測量活動中,發揮著重要技術基礎作用。 隨著科技創新和產業變革的迅猛發展,不斷涌現的新產業、新技術、新業態對計量技術規范供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別是能源資源、人工智能、數字化轉型等領域對先進測量領域的計量技術規范需求更為迫切。 日前,市場監管總局印發《計量測試關鍵技術創新攻關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明確以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為契機,聚焦計量測試領域“測不了、測不全、測不準”的核心痛點,系統部署八大任務,力爭到2030年構建起具有自主可控能力的現代化計量技術體系,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堅實計量技術支撐。 《行動方案》錨定2030年目標,規劃了三大核心指標: 一、計量基礎能力提升,突破50項以上計量關鍵核心技術,構建計量測試關鍵技術創新體系,形成扁平化、實時化、遠程化和高適應性的量值溯源體系。 二、建20項以上國際的新一代計量基準,新建計量基準核心裝置自主可控率達到60%以上,新增國際計量比對率達到20%。 三、強化計量基準、計量標準核心部件和標準物質核心材料等關鍵技術研究,研制不少于100項創新型計量標準裝置和國家標準物質,建立30項以上國家基準物質,初步構建現代化高質量計量基礎設施綜合立體網,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構筑強大計量技術基礎能力保障。 《方案》從科學計量能力形成過程出發,對計量關鍵技術創新到成果轉化再到計量能力的生成,全鏈條部署8項任務,預期形成18項成果。 一是加強原創基礎研究,探索量子化變革、人工智能等前沿領域原始創新;二是突破量子傳感、納米測量等共性技術,研制光學原子鐘等設備;三是革新量值溯源體系,推動數字化、智能化計量技術發展;四是構建區域協同創新網絡,共享重大計量基礎設施。 五是提升計量基準自主可控能力,開發備份體系;六是升級國家計量標準體系,強化產業計量支撐;七是修訂標準物質管理辦法,突破生物醫藥等領域標準物質;八是強化計量比對能力,國際計量合作。 其中,在加強計量科技創新方面,部署加強計量原創基礎研究和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強關鍵共性計量技術研究、開展新型量值傳遞溯源技術研究、推動區域計量科技創新4項任務;在提升計量能力方面,部署提升計量基準能力水平、推進計量標準能力建設、加大標準物質研制應用力度、強化計量比對供給能力建設4項任務。 為保障目標實現,《方案》提出三大推進機制:突破量子計量、精度測量等“卡脖子”技術,提升我國在全球計量領域的話語權;通過測量技術賦能制造、生物醫藥、環境監測等領域,推動產業鏈現代化;完善計量基準體系,強化貿易結算、醫療衛生、安全防護等領域的量值準確,維護民生權益。 上海自動化儀表廠《方案》是我國計量領域面向2030年的創新路線圖,標志著我國計量技術從“跟跑”向“并跑”轉變。通過系統性布局和協同化攻關,方案將助力我國建成世界主要計量科學中和創新高地,為高質量發展注入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