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產品搜索
聯系方式
![]() 聯系人:上海自動化儀表四廠 電 話: 021-6363 2619-104 傳 真:021-6363 2619-106 郵 箱:shyb1004@163.com |
新聞詳情
AI“聯合科學家”重塑科研協作方式發表時間:2025-07-08 18:21作者:上海自動化儀表廠 上海自動化儀表廠 近段時間,谷歌、斯坦福等陸續推出「AI科學家」,協助人類科學家推動科研范式革新。科學家親身試用后或震驚其洞察之深,或質疑其缺乏靈感與人性溫度,AI能代替人類思考嗎? 2024年11月,美國斯坦福大學推出了“虛擬實驗室”系統,該系統以OpenAI的GPT-4o為基礎,默認配備“研究員”和“評論者”兩個角色,用戶可自由添加更多代理并設定他們的專業領域,快速生成模擬會議記錄。 今年2月,谷歌旗下“深度思維”公司推出了一款名為“AI聯合科學家”的軟件。該軟件由6個AI代理組成,分別負責想法生成、反思或批評、概念演進、去重、排序和總結審稿,均由谷歌的Gemini 2.0模型驅動。這套系統是谷歌生物醫學AI研究工作的延伸。 在中國,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的研究團隊也在開發虛擬科學家系統,名為“VirSci”,專注于模擬科學家團隊的合作過程,以推動科研創新。他們發現,創造力出現在“8個代理人×每人5輪發言”的設置下。而斯坦福大學的斯旺森則表示,超過3個專家后輸出常常變得冗余,3輪之后系統也容易跑題。 英國《自然》雜志報道稱,這些系統所用的大型語言模型(LLM)不僅僅是在“你一言我一語”地交換觀點,它們還具備聯網檢索信息、執行代碼、調用專業工具等功能,屬于一種“代理式AI”系統。 這類AI系統目前更像是一種科研助理:它們通過總結資料、激發靈感、提出新角度或查漏補缺,幫助研究者節省時間。但是否能催生真正顛覆性的想法,還需長期驗證。 上海自動化儀表廠 目前,這類多智能體語言模型系統尚未以大眾化、便捷的方式廣泛提供。但研究人員普遍認為,AI聯合科學家終將成為科研日常的一部分,就像搜索引擎一樣,不過這并不意味著它能取代人類。史蒂文斯提醒,如果年輕科研人員過度依賴AI,可能會損害其自主思考和學習能力。 |